当赤水河畔沉淀的窖藏酱香,穿过千山万水与乌鲁木齐街头的孜然浓香相拥,一场关于风味与生活的对话便有了具象的模样。10 月 6 日,由贵州习酒联合中国烹饪协会打造的 “窖藏里的三餐四季 ——2025 贵州习酒・窖藏 1988 中华美食寻味之旅” 乌鲁木齐站快闪活动落下帷幕。这场以 “五感沉浸 + 快闪市集” 为核心的活动,将西域的豪迈与黔酒的细腻编织在一起,为丝路明珠乌鲁木齐勾勒出一幅酒食共生的温情画卷。

现场直击:从味觉到触觉,沉浸式解锁西域 “酒食美学”
作为白酒行业记者,我在活动现场看到,快闪体验区刚一开放,便被带着好奇心的市民与游客围满。不同于传统酒类活动的单向展示,这里更像一场 “可触摸的风味派对”—— 冬不拉乐手坐在角落弹唱着悠扬的西域曲调,身着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手把手教大家体验新疆刺绣与花帽制作;另一边的特调吧台前,“和田石榴醉” 成为最热门的选择,酸甜的石榴汁与窖藏 1988 的酱香碰撞,让不少年轻人直呼 “原来酱香酒也能这么喝”。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美食体验区。新疆名厨马永新现场掌勺,将传统大盘鸡的烹饪过程搬到台前,当浓郁的汤汁翻滚时,他特意加入少量窖藏 1988 调和,“这是‘习酒香酝大盘鸡’的关键一步,酱香能中和油脂感,让鸡肉的鲜和辣椒的香更突出”。刚出锅的大盘鸡端上桌,围坐的市民迫不及待品尝,有位新疆大叔边吃边点头:“平时喝惯了本地酒,没想到习酒和大盘鸡这么搭,嘴里又香又润,不冲不辣喉。”
这种 “酒食相融” 的体验,正是活动想要传递的核心。从视觉上的民族元素与习酒标识的碰撞,到听觉里的西域音乐,再到味觉上的酒食搭配,五感的联动让 “窖藏 1988” 不再只是一瓶酒,更成了连接地域文化的媒介。
授牌联动:餐饮与酒业携手,激活地域风味新活力
活动当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烹饪协会会长余贵涛、习酒新疆区总经理周兆丰,以及本地餐饮品牌代表共同出席了授牌仪式。中国烹饪协会与习酒为 “醉想吃辣子鸡”“伊清坊餐饮”“福来春” 等新疆本土美食标杆品牌,颁发了 “2025 习酒・窖藏 1988 中华美食寻味之旅联名合作伙伴” 标牌。

“这不是简单的‘挂名’,而是两种文化的深度绑定。” 余贵涛在仪式上向我解释,新疆菜的特点是 “粗犷中藏精妙”,无论是烤包子的酥脆还是手抓肉的鲜嫩,都需要有层次的酒体来搭配;而习酒窖藏 1988 的醇厚酱香,既能 hold 住重口味的西域菜,又不会掩盖食材本身的鲜味,“未来协会会推动更多本地餐饮品牌与习酒合作,比如开发‘习酒专属菜单’,让消费者在吃新疆菜时,第一时间想到搭配窖藏 1988”。

对于这次合作,“醉想吃辣子鸡” 品牌负责人也很期待:“我们的辣子鸡在本地有不少老顾客,接下来计划在门店设置习酒体验角,顾客点招牌菜时,能免费品鉴小杯窖藏 1988,这种‘菜带酒、酒促菜’的模式,说不定能打开新市场。”
习酒战略:以 “君品文化” 为核,从 “卖酒” 到 “卖生活方式”
“把乌鲁木齐站作为寻味之旅的一站,是因为这里的饮食文化里藏着‘生活的温度’。” 活动间隙,贵州习酒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区总经理周兆丰向我透露,习酒近年来一直在推动从 “卖酒” 向 “卖生活方式” 的转型,而 “中华美食寻味之旅” 就是重要载体。
“君品文化是习酒的内核,‘诚信、敬畏、感恩’不仅体现在酿造上,更要融入消费者的日常。” 周兆丰说,不同于单纯的产品推广,这次快闪活动更注重 “情感链接”—— 比如让消费者通过非遗体验感受新疆文化,通过定制特调找到酱香酒的新喝法,“我们想让大家觉得,习酒不只是在节日里用来送礼的酒,更是朋友聚会、家庭聚餐时,能增添风味和温情的陪伴”。
据了解,除了乌鲁木齐,“窖藏里的三餐四季” 寻味之旅还将走进更多城市,结合不同地域的美食特色,打造差异化的体验活动。比如接下来可能会在四川结合麻辣火锅,在广东搭配粤式早茶,让窖藏 1988 的酱香与各地风味碰撞出更多可能。
从赤水河畔到天山脚下,习酒窖藏 1988 这次乌鲁木齐之行,不仅是一次酒食文化的融合尝试,更像是白酒行业 “破圈” 的一个缩影 —— 当酒类品牌不再局限于 “讲历史、说工艺”,而是走进消费者的三餐四季,用美食、文化、体验搭建桥梁,才能真正扎根于市场。这场寻味之旅虽然收官,但酱香与孜然碰撞出的风味记忆,或许会在乌鲁木齐的街头巷尾,持续发酵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