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酱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的讨论持续发酵,2025 年上半年的业绩数据终于为市场提供了观察窗口。记者梳理贵州茅台、习酒、国台、珍酒等六家核心酱酒企业公开信息发现,头部阵营半年营收合计达 1080 亿元,虽保持千亿规模,但增速分化、策略差异已勾勒出行业 “强者愈强、中小承压” 的新图景 —— 茅台降速至 10% 以下标志行业告别普涨时代,而第二梯队企业的应对路径,则成为酱酒从 “量变” 向 “质变” 转型的关键缩影。
头部格局固化:茅习稳坐第一梯队,增速差异释放行业信号
在已披露的业绩中,贵州茅台以 911 亿元营业总收入继续占据行业绝对核心地位,但营收增速滑落至 10% 以下的变化尤为值得关注。据记者了解,茅台中报营收增速跌破双位数的情况在其发展史上并不多见,叠加当前近 2000 亿元的体量基数,这一数据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节奏的调整,更意味着酱酒行业长期依赖龙头高增长带动全行业普涨的模式正式终结。
紧随其后的贵州习酒,上半年营收稳定在 125 亿元左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行业人士向记者分析,习酒在调整期选择 “以稳为主” 的战略,未进行大规模渠道或产品变动,这种 “战略定力” 使其在市场波动中保持了基本盘稳定,也印证了头部企业在品牌与渠道上的深厚积累。
而国台酒业与贵州珍酒则构成第二梯队的核心样本:国台以 20 亿元营收展现出较强的品牌韧性,即便在行业调整期仍维持了一定市场规模;珍酒则通过产品创新、渠道变革与战略多元化主动应对,例如推出小容量文创产品、优化线上直营渠道等,成为酱酒第二梯队 “主动求变” 的典型代表。
分化加剧成定局:中小企业承压,并购重组窗口或将开启
与头部企业的相对稳健形成对比的是,中小酱酒企业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凸显。数据显示,金沙酒业上半年营收 8 亿元,夜郎古酒庄仅为 8327.92 万元,与头部企业的差距持续拉大。记者从多位行业经销商处获悉,部分中小酱酒企业仍面临渠道库存高企、终端动销乏力的问题,甚至有企业通过降价促销维持现金流,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市场的竞争混乱。
这种分化态势在未来或将持续深化。中国酒业协会相关专家向记者表示,酱酒行业的调整期可能延长至 2026 年甚至更久,渠道库存消化、价格体系重塑与消费信心恢复需要时间沉淀。在此过程中,头部企业凭借品牌、资本与供应链优势,将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可能面临 “要么被并购,要么退出市场” 的选择,行业并购重组的 “窗口期” 已逐步显现。
转型方向明晰:价值回归与创新驱动成行业共识
从半年数据与企业动态来看,酱酒行业的转型路径已逐渐清晰 ——“剥离投机属性,回归消费本质” 成为核心方向。记者注意到,无论是茅台强调 “品质坚守”,还是习酒聚焦 “消费者体验升级”,亦或是珍酒的产品创新,本质上都是将竞争焦点从 “概念炒作” 转向 “品牌价值、产品品质与消费体验”,这也标志着酱酒行业正式进入 “价值竞争” 新阶段。
创新则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关键抓手。在产品端,低度酱酒、果味调饮型酱酒等适配年轻消费群体的产品陆续面市;在渠道端,数字化精准对接工具、私域流量运营等新模式被广泛应用;在营销端,“酱酒 + 文化”“酱酒 + 文旅” 的场景化营销逐渐替代传统招商模式。这些创新实践,正帮助酱酒企业在调整期找到新的增长突破口。
对于行业未来,多位受访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当前的调整并非衰退,而是酱酒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坚持长期主义、深耕品质与渠道的企业来说,调整期恰恰是夯实基础、布局未来的机遇期。” 一位头部酒企高管向记者坦言。随着行业竞争逻辑从 “规模速度” 转向 “质量效益”,从 “粗放扩张” 转向 “精细运营”,酱酒行业的长远发展前景仍值得期待,而 2025 年上半年的业绩数据,正是这场深刻变革的重要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