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 2025-2027 文旅体方案:酱香 IP 领衔,酱香马拉松落地
来源:酱酒界 发布时间: 2025-10-16 09:14阅读: 0

酱酒界讯:记者从贵州省政府办公厅最新发布的《贵州省推进文旅体融合工作方案(2025—2027 年)》(以下简称《方案》)中获悉,未来三年贵州将以 “文旅体融合” 为抓手,打造世界级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其中,酱酒产业作为贵州特色 IP 被重点布局 —— 通过串联茅台、习酒等核心酱酒产区,打造 “赤水河谷中国酱香” 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并创新推出 “酱香马拉松”“探洞 + 攀岩 + 品酒” 等融合产品,推动酱酒从 “卖酒” 向 “卖生活方式” 转型。

酱香 IP 深度绑定体旅:赤水河谷串联茅台、习酒核心产区

《方案》明确提出,将以茅台酒镇景区、习酒酒谷景区为核心,升级文旅体基础设施,构建 “赤水河谷中国酱香” 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这条线路不仅会串联沿线知名酒庄、驿站及房车营地,还将整合茅台镇的酱酒文化资源与习酒酒谷的生态景观,形成 “酒 + 景 + 运动” 的特色体验链。

“以往到茅台镇多是参观酒厂,未来能一边骑行一边品酱香酒。” 记者注意到,《方案》特别强调要提升赤水河谷骑行赛事活动,目前该区域已有的骑行道将进一步优化,增设酱酒主题打卡点,比如在沿途驿站设置 “酱酒品鉴角”,让参与者在运动间隙体验不同年份的酱香基酒。更值得关注的是,《方案》计划创新推出 “酱香马拉松”,赛事路线将途经茅台镇核心产区、习酒酒谷等标志性地点,完赛奖品或将包含定制款酱香小酒,实现 “运动 + 品酒” 的双重体验。

此外,针对贵州喀斯特地貌特色,《方案》还提出探索 “探洞 + 攀岩 + 品酒” 融合产品 —— 在遵义、毕节等地的溶洞资源中,结合攀岩、洞穴探险等户外运动,终点设置酱酒品鉴环节,让极限运动与酱香文化形成独特反差体验。

从 “卖酒” 到 “卖生活方式”:建酒庄、美酒街区拓展消费场景

为推动酱酒产业从单一产品销售向场景化消费转型,《方案》提出推进 “四个一批” 建设:加快推出一批特色酒庄、一批美酒美食街区、一批酱酒体验店,构建 “酒 + 生活” 的多元消费生态。

在特色酒庄建设上,茅台、习酒等头部企业将进一步升级酒庄旅游功能,除传统的酿造工艺参观外,还将增设酱香酒勾调体验、酒文化研学课程等互动项目,比如让游客亲手调制专属酱香酒并封装纪念。美酒美食街区则以遵义 1935 街区、茅台镇美酒街为核心,引入贵州特色小吃、酱酒主题文创店,打造 “白天品美食、夜晚赏演艺、全程伴酱香” 的夜间消费场景。

同时,酱酒体验店将向贵州重点旅游城市延伸,比如在贵阳、安顺等游客集散地,开设集品鉴、销售、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体验空间,游客可通过 VR 技术 “云游” 茅台酿造车间,再现场品鉴后下单,实现 “体验即消费” 的闭环。

酱香与多元文化联动:红色、民族文化为酱酒添场景

《方案》还注重将酱酒 IP 与贵州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深度融合,拓展酱酒消费的文化内涵。其中,在红色文化转化部分,《方案》计划培育 “仁怀 — 习水 — 赤水 120 公里慢行系统红色骑行” 活动,这条线路串联四渡赤水遗址与茅台镇,参与者在重走红色路线的同时,可走进当地酱酒酒庄,了解 “红军与茅台” 的历史故事,形成 “红色研学 + 酱酒体验” 的组合产品。

在民族文化板块,《方案》提出将苗绣、蜡染等非遗元素融入酱酒包装设计,比如在 “酱香马拉松” 完赛酒的瓶身上,印制苗族银饰纹样;同时在雷山、黎平等民族地区,推出 “民族村寨探秘 + 骑行 + 品酒” 线路,游客在体验侗族大歌、苗族刺绣后,可品尝融入民族香料的定制酱香酒,让酱酒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载体。

三年目标明确:多部门协同保障落地

根据《方案》目标,到 2027 年贵州将培育 10 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活动、10 个文旅体特色项目、10 个体旅融合消费项目,其中 “赤水河谷中国酱香” 线路、“酱香马拉松” 均被纳入重点培育清单。

为保障落地,《方案》明确将文旅体融合发展纳入各级旅游产业化专项组重点工作,从用地、资金、人才三方面给予支持 —— 比如优先保障特色酒庄、体旅线路的建设用地,设立文旅体融合专项基金,同时联合高校培养 “酱酒文化 + 体育运营” 复合型人才。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方案将酱酒产业与文旅体深度绑定,不仅能提升贵州文旅的特色竞争力,更能为酱酒企业打开 “场景化营销” 新通道。对茅台、习酒等企业而言,借助体旅场景的曝光,既能强化品牌文化属性,又能触达年轻消费群体,为酱酒产业的长期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 刘一博
声明:酱酒界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注酱酒界微信公众号或其他已认证的自媒体账号即可随时了解酱酒动态,洞察行情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