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6 日,贵州赤水市凯晟国际广场酒香与人文气息交织,赤水市酱香酒节暨乙巳年祭河大典在此正式启幕。这场集文化传承、产业签约、人才表彰于一体的活动,不仅展现了赤水酱香酒的历史底蕴,更落地超 5 亿元合作项目,为当地应对白酒行业深度调整、强化产区竞争力注入新动能。

汪能科致辞

秦书尧致辞

黄平致辞
当日上午 9 时,开场舞《影舞・绛河》率先登场,舞者以肢体语言结合投影技术,生动再现了赤水河 “重阳下沙、端午制曲” 的时令酿造规律,拉开活动序幕。随后,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赤水市委书记汪能科,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黄平先后致辞。汪能科提出,赤水酱香酒将以 “品质为根、品牌为魂”,依托生态与服务优势,推动赤水河下游酱香白酒黄金产区建设;秦书尧则披露,2024 年赤水产区成功纳入贵州省酱酒产业特色产区,当年白酒行业税收突破亿元,30 余个品牌梯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活动核心环节 —— 乙巳年祭河大典随后展开,12 家本地核心酒企代表与 3 名酱酒酿造非遗传承人共同主持仪式。与传统祭典不同,此次 “灵河取水” 环节特意选用赤水河中游赤水市段的活水,“敬献花篮” 则以当地红缨子高粱穗、酒曲点缀,替代常规鲜花,直观传递 “酿造与自然共生” 的理念。仪式后,朗诵《赤水河赋》加入酒师口述片段,讲述 “1983 年赤水河枯水期,酒企联合护水保产” 的历史,让文化传承更具温度。现场还设置 “酱香工艺体验区”,游客可参与简易拌曲、识粮活动,展区陈列的 3 件民国时期酿酒工具(由赤水市博物馆提供),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感知。

产业落地成为此次活动的 “重头戏”。现场签约总金额达 5.2 亿元,其中赤水市政府与相关方签订的贵福酒庄投资项目,规划建设年产 2000 吨酱酒的生产基地及配套康养设施,预计 2026 年 3 月开工;贵州君台厚酱酒业与贵州若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签订 1.4 亿元酒旅合作协议,将改造老作坊为 “非遗体验工坊”,2025 年底前试运营。同时,贵州长征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赤水河酱香探秘线”,串联贵福酒庄、远明中厚酒业体验区等 6 个节点,包含 “酿酒工艺课”“高粱地认养” 等特色项目,11 月 1 日起接受团队预订。经销合作方面,赤水酱香酒有限公司、贵州君台厚酱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分别与福建斯博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浙江联态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睿昇商贸有限公司等签订协议,锁定 2026 年度 5000 万元销售目标,签约经销商需承诺 “不低价窜货”,接受产区协会监督。


人才激励环节同步推进,活动对 11 名优秀酒师(含远明中厚酒业杨若银、君台厚酱酒业张贵禹等)及 13 名先进班组长(含远明中厚酒业刘水部、君台厚酱酒业骨天勇等)进行表彰。据悉,受表彰的酒师中 8 人拥有 15 年以上酿造经验,其中杨若银主导的 “下沙水分精准控制技术”,曾使基酒优质率提升 8%。此外,贵州远明中厚酒业有限公司、贵州贵福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获授 “赤水市酒旅融合试点单位” 牌匾。
值得关注的是,赤水产区的发展并非依赖规模扩张,而是以生态与人才为支撑。目前,赤水市已建成 2 座酿酒废水处理厂,处理标准达地表水 Ⅲ 类,2024 年赤水河赤水市段水质达标率 100%;同时划定 15 万亩 “红缨子高粱有机种植区”,2024 年为酒企提供优质原料 1.2 万吨。人才培育方面,产区与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 “赤水酱香班”,2024 年培养专业人才 120 人,定向输送至本地酒企。
面对酱酒产区竞争,赤水市明确差异化路径:不盲目追求产能,重点扶持 “小而美” 的特色酒企;计划 2026 年发布《赤水产区酱酒生态标准》,涵盖 8 项指标,打造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标准酱酒产区;同时联合贵州省社科院整理 “赤水酱香酒口述史”,申报 “赤水酱香酿造技艺” 省级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