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界讯: 9 月 9 日,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在贵阳开幕。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的致辞更是直指行业核心 —— 在 “总量收缩、分化加剧” 的调整期,贵州正以产区实力、文化创新与生态实践,为中国乃至全球酒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 “东方智慧”。
宋书玉在致辞中直言,当前中国酒业正面临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三重压力:饮酒限制被放大、消费代际更迭催生 “高度低饮、风味个性” 新需求、库存高企与价格倒挂并存,传统渠道与电商平台的博弈也愈发激烈。
“但调整期并非‘寒冬’,更是陈酿品牌、沉淀价值的契机。” 宋书玉特别指出,贵州作为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其战略应对备受行业关注 —— 从茅台的全球影响力,到董酒、习酒的品牌跃迁,再到国台、珍酒、金沙、钓鱼台等 “群星矩阵”,贵州酒业早已从 “规模扩张” 转向 “价值深耕”。他认为,贵州破解当前矛盾的关键,在于 “主动化解增长积累的问题”,通过沉淀贮存能力、焕新文化表达、创造酒文旅等新场景,将 “天赋黔山秀水” 的自然禀赋,转化为消费端的 “精神共鸣”。
在宋书玉看来,贵州的产区价值远不止于白酒产能 —— 这里是 “中国酒文化的活态殿堂”,苗家 “高山流水” 敬酒礼、侗族芦笙节咂酒欢歌,早已将美酒与民俗、艺术深度绑定;而 “村超”“村 BA” 的流量热度,更让 “美酒 + 美景 + 美食 + 民俗” 的酒旅融合模式落地生根。
“贵州正从‘以酒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身,这是对中国酒业消费疆界的重新擘画。” 宋书玉以赤水河畔的自然秘境为例,赭红土壤、温润气候孕育的酿酒微生物群,与 “一核引领(茅台镇)、多翼齐飞(习水、赤水、金沙等)” 的产区格局,共同构成了贵州的 “世界坐标”—— 它不再是单纯的 “酿酒基地”,而是能提供 “沉浸式美酒生活体验” 的目的地。
“道为魂,术为形”,宋书玉在致辞中首次系统阐释了中国酒业的 “全球方案”:“道” 是坚守文化为根、生态为本,践行 “活态传承” 与 “天人合一”,推动产业从 “内卷” 走向 “共生”,从 “酿酒” 升级为 “酿生活方式”;“术” 则是靠科技创新破解瓶颈(如区块链溯源、绿色生产技术),靠标准输出深化国际合作,让东方酿酒智慧与全球市场接轨。
他以贵州酒博会为例,“汇全球佳酿、促开放合作” 的主题,正是 “道与术” 的实践 —— 展会不仅是商品交易平台,更是 “美酒共赏、文明互鉴” 的桥梁,助力中国酒业从 “世界舞台边缘” 走向 “中央区域”。
站在 “十四五” 收官节点,宋书玉抛出行业亟待回应的三大命题:
其一,“何以守正”?需以 “减法去冗沉、加法提品质”,在坚守传统工艺根脉的同时,应对健康化、多元化新需求;
其二,“何以破局”?面对消费代际断层与库存风险,必须以 “长期主义” 穿越短期波动,拒绝低价竞争与盲目高价的浮躁;
其三,“何以领航”?ESG 理念与 “双碳” 目标下,需以绿色生产筑基、社会责任铸魂、文化输出扬帆,构建核心竞争力。
“中国酒业的未来,不在‘经验主义’里,而在‘数据化、可视化、可感知’的品质话语体系中。” 宋书玉强调,贵州酒博会应成为行业升级的 “催化剂”—— 既守护 “薪火传千年” 的酿造技艺,也拥抱 “年轻化、国际化” 的时代变革。
闭幕环节,笔者注意到,不少参展商已将 “酒旅融合”“低度创新” 列为重点推广方向。正如宋书玉所言,“黔” 程似锦的不仅是贵州酒业,更是中国酒业以东方智慧对话全球的崭新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