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古酒
来源:毕节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9-02 15:49阅读: 0

金沙古酒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初。

其时,川盐由赤水河进入贵州境内,古盐道途经的安底镇的酒坊也逢时而兴,做酿酒生意的黄慎初因经商经常往返于安底和茅台镇。192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黄慎初结识了在茅台镇杨柳湾村(现杨柳湾社区)做酒的师傅刘开廷。1931年,黄慎初邀请刘开廷到安底镇陡滩村创办酒厂,取名“慎初烧坊”。

  

金沙古酒厂房外景 (刘有飞 摄)

酱酒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工序复杂,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在漫长的等待后,刘开廷酿造的第一批酱酒终于面世。酒坛开启的一瞬间,酱香四溢,令人身心俱醉。于是取“李白斗酒诗百篇”之意,结合厂址“陡滩”的谐音,将这款白酒命名为“安底斗酒”。

这是金沙境内首次运用茅台大曲酱香工艺酿制成功的酱香型白酒。

由于地处商业要道,南来北往的贾客行商、脚夫、船工络绎不绝,白酒需求旺盛。当时出产的“慎初斗酒”“慎初烧坊”等系列产品十分畅销。“安底斗酒”一经上市,便声誉鹊起,很快成了这条贯通川黔的商路上的畅销品。一斗斗美酒,经船载马驮,源源不断被运往全国各地,乃至销往海外。

2008年,经过改制,“安底斗酒”正式更名为“金沙古酒”。

金沙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且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是贵州种植红缨子糯高粱的主要基地。而红缨子糯高粱,就是茅台酒及金沙酱酒的主要原料。“粮为酒之精”,有好粮才能酿好酒。要酿出“金沙古酒”这杯好酱酒,其原料必然是本地种植的红缨子糯高粱。

为什么非红缨子糯高粱不可?

答案就在那坚硬的颗粒当中。切开一粒高粱,断面为玻璃质地,干燥、半透明。就是这样的质地,决定了它能经受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有好粮还须好水。“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 ”的赤水河,素有“中国美酒河”之称,金沙酱酒、茅台酒、郎酒……无不因水而成。“金沙古酒”产区靠近赤水河源头,是酱香白酒的黄金产地。

“金沙古酒”的酿造厂区,位于金沙县安底镇桂花村,位置得天独厚。周边数十里,林木丰茂,生态良好,形成了一个有利于酒类微生物繁衍的微环境。适宜的河水、山谷、温度、湿度、土壤、微生物群,这一切都为酿造“金沙古酒”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

  包装车间(黄源汇 摄)

“‘金沙古酒’是53°的酱香型白酒,选金沙当地所产红缨子糯高粱和小麦作为酿酒原料。再加上传承百年的古法酿造,是‘金沙古酒’醇厚酱香的秘诀之一。”贵州金沙古酒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周鲲鹏说。

据了解,“金沙古酒”是遵循“12988715”的古法酿造工艺酿制的。即一年周期,两次投粮,经过九次分蒸,分八次加曲,才能形成独特的酱香气质。另一个8是指醅料八次入池生香发酵,“7”是指在一年酿造周期分为七轮提取原酒,“1”是指一次盘勾,“5”则是指5年贮藏。

按照古法制作的酱酒,浓浓的酱香味将酱酒与其他白酒明显区分开来。奇特的是,酱酒的香气至今没有找到主体香味物质。这种特殊的香味,只能存乎本心、存乎于百年传承的技艺之中。

  

制酒车间 (李朝举 摄)

中国白酒知名专家、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黄平表示,作为酱酒三大黄金产区之一,赤水上游的代表性品牌之一,“金沙古酒”在产品上有非常鲜明的特色,酱香突出,具有酱香酒典型风味风格,是典型的柔派酱香。抿一口“金沙古酒”,酒液轻盈顺畅地流过舌尖、平铺舌中、倾入舌根、滚向喉咙,酒体丰满、细腻、醇厚,丝毫不刮喉,只留下一抹微甜、温润的酒意。

为纪念黄慎初老先生,金沙古酒人前些年精心研制了一款名为“百年慎初”的特制酒,一出世就惊艳市场,在国内外评比中多次摘得大奖。目前,“金沙古酒”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与600多家经销商合作,建立体验店近100家,线下销售点超5000个。金沙古酒人期望把金沙打造成为又一大酱香白酒生产基地,实现产品数量和质量跨越式提高。


责任编辑: 冯若澜
声明:酱酒界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注酱酒界微信公众号或其他已认证的自媒体账号即可随时了解酱酒动态,洞察行情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