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出台内外贸一体化新政 多维度护航白酒产业 “内外兼修” 拓市场
来源:酱酒界 发布时间: 2025-07-29 18:06阅读: 0

2025 年 7 月,贵州省商务厅联合省发改委、省工信厅、贵阳海关等多部门印发《贵州省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作为贯彻国家内外贸一体化战略的省级落地文件,《措施》围绕规则衔接、渠道对接、环境优化、品牌建设等五大方向出台 15 项举措,其中针对白酒等贵州优势产业提出多项专项支持,既助力酱酒突破国际市场壁垒,也强化内销品质管控,推动 “贵州白酒” 实现 “内外兼修” 的高质量发展。

规则衔接破壁垒:为白酒出口扫清 “技术障碍”

针对白酒出口常面临的标准不统一、认证复杂、通关慢等痛点,《措施》从三大维度推动内外贸规则融合,为酱酒出海铺路:

标准与技贸措施同步跟进:依托遵义白酒技贸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持续跟踪主要贸易伙伴对白酒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如海外检验检疫新规、成分标准),及时向企业推送预警信息,帮助茅台、习酒等企业对标目标市场标准,规避出口风险;

认证与通关效率双提升:加大 AEO 高级认证企业培育力度,建立 “一对一” 指导机制,通过 AEO 认证的白酒企业可享受通关便利化措施;同时运用检验检疫电子证书联网核查、进口 “智慧审证” 等技术,缩短白酒进出口通关时间;

“三同” 标准缩小品质差距:鼓励白酒企业发展 “同线同标同质”(内销与出口产品同生产线、同标准、同品质)产品,支持认证机构为企业提供 “三同” 业务培训,推动贵州白酒在国内外市场实现 “品质无差别”,既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也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

渠道对接拓空间:RCEP + 展会双轮驱动白酒 “内外循环”

《措施》通过 “内转外”“外入内” 双向行动,结合平台赋能,为白酒打通多元市场渠道:

“内转外” 主攻国际增量:明确提出 “紧抓 RCEP 政策机遇,扩大白酒、茶叶等重点外贸产品出口”,支持贵州白酒老字号企业通过 “品牌叙事 + 创新驱动” 模式,拓展东南亚、欧美及中东市场;同时引导白酒企业建立国际营销体系,复制农产品出口 “试点经验”,推动酱酒在海外华人集中区及中高端烈酒市场实现突破;

“外入内” 夯实国内根基:发挥省级步行街、商圈辐射作用,引导外贸型白酒企业与国内连锁商超、优质品牌商对接,若海外市场遇阻,可快速实现 “出口转内销”,降低单一市场依赖风险;

平台赋能强化 “酒博会” IP:持续办好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将其打造为贵州白酒 “对内展示、对外招商” 的核心平台;同时支持综合保税区开展白酒保税仓储、跨境电商等业务,依托贵阳国际邮件互换局、顺丰贵阳 — 卡拉奇国际货运航线,提升白酒进出口物流效率。

品牌与保障双发力:筑牢白酒 “内外贸一体化” 根基


《措施》从品牌价值提升、物流人才支撑、财政金融扶持三方面,为白酒产业提供长效保障:

品牌建设聚焦 “贵州特色”:实施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 行动,支持白酒企业使用地理标志(如 “仁怀酱香酒”),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加大对白酒等 “拳头产品” 的支持力度,推动 “贵州白酒” 从 “品类优势” 向 “国际品牌优势” 升级;

物流与人才破解 “配套难题”:加快高速公路、铁路、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出台货车差异化收费政策,降低白酒运输成本;同时支持高校、职校定向培养内外贸人才,通过贵州人才博览会引进外贸专业人才,解决白酒企业 “出海缺人、物流成本高” 的痛点;

财政金融注入 “资金活水”:明确利用中央外经贸发展资金、省级商务发展资金等专项支持白酒等内外贸企业;通过 “黔贸贷”“中小信贷通” 解决中小酒企 “融资难、融资贵” 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白酒企业的订单、仓单、保单开发金融产品,为企业拓展内外市场提供资金支持。

行业意义:为酱酒 “双循环” 提供 “贵州方案”

作为全国酱酒核心产区,贵州白酒产能占全国酱酒总量超 80%,此次《措施》的出台并非 “泛行业” 政策,而是针对白酒产业特性精准施策 —— 既通过规则衔接为酱酒出海 “降门槛”,又通过渠道与品牌建设巩固内销优势,形成 “国内市场稳根基、国际市场拓增量” 的双循环格局。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措施》落地,贵州白酒将进一步打破内外贸壁垒,不仅有助于仁怀、遵义等核心产区企业扩大出口份额,也将推动 “贵州白酒” 成为全国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标杆产业。


责任编辑: 刘一博
声明:酱酒界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注酱酒界微信公众号或其他已认证的自媒体账号即可随时了解酱酒动态,洞察行情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