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市于 2025 年 7 月正式印发《仁怀市推动酱香白酒出口工作方案》(下称《方案》),从企业培育、渠道拓展、品牌赋能到服务优化,打出一套 “组合拳” 破解酱酒出口瓶颈。《方案》明确 2025 年核心目标:力争全市白酒出口总额达 5000 万元,新培育出口实绩企业 5 家以上,推动 “仁怀酱酒” 加速走向全球市场。
《方案》以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 为原则,将出口企业分层施策,夯实外贸主体基础:
建立出口企业数据库:按 “实绩企业抓增长、备案企业抓培育、意向企业抓跟踪” 分类管理,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培育合规先行企业;
推动 “内转外” 破局:针对有出口资质但无规模的企业,提供国际市场动态、贸易规则培训,协助优化出口流程;支持无实绩备案企业对接国际采购商,获取 HACCP、ISO 等国际认证;
挖掘隐性出口潜力:摸清通过第三方代理、经销商或总部出口的企业底数,鼓励其转变出口模式,实现出口量、金额、企业数 “三突破”。
多维拓市:聚焦两大市场,打通 “线上 + 线下 + 展会” 渠道
针对酱酒国际市场特性,《方案》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并创新渠道建设路径:
1. 目标市场精准发力
东南亚及港澳台市场:抢抓 “一带一路”、RCEP 关税降低机遇,依托华人集中区的文化共鸣,推广酱香型白酒;
欧美中高端市场:突出酱酒 “稀缺性 + 健康价值”,对标欧美烈酒消费需求,打开中高端市场缺口。
2. 渠道建设多点突破
线下布局 “品鉴窗口”:支持企业在境外设 “酱酒品鉴馆”,2025 年力争仁怀酱酒集团率先落地 1 家;推动企业与国际连锁超市、餐饮企业合作,建立稳定供应链;
线上抢占数字赛道:鼓励企业布局跨境电商,在国际平台开设白酒专区,探索 “直播带货 + 跨境 O2O 体验” 模式;
展会推介常态化:每年组织 3 个以上团组赴境外参展,支持企业参与 “黔酒全球行”;创新 “线上展会 + 海外品鉴会”,邀请国际采购商 “云对接”。
品牌赋能:打造 “世界酱香核心产区” 公共名片
为提升仁怀酱酒国际辨识度,《方案》从标识统一与数字营销双管齐下:
统一区域公共品牌:强化 “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贵州・仁怀)” 定位,用活 “仁怀酱香酒” 地理标志,研究制定出口产品统一外文标识;
数字营销破圈:制作多语种品牌宣传片,在 YouTube、Facebook 等平台精准投放;联合海外酒类 KOL 开展 “全球酱酒文化之旅” 主题营销,讲好 “仁怀酱酒故事”。
服务升级:全链条解决出口 “痛点”
针对企业出口中的流程、政策、人才难点,《方案》提供 “保姆式” 服务:
引入外贸综合服务 “管家”:培育、招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供报关、报检、退税、物流等全流程支撑;推动遵义综合保税区服务平台在仁怀设点,为企业提供免费跟踪服务;
编制出口 “工具书”:系统研究主要贸易国政策、消费场景,梳理《酱香白酒出口贸易指南》,覆盖资质备案、检验检测、技术贸易措施等;
优化退税与金融支持:编制出口退税指南并开展专题培训;联动银行、保险机构建立企业风险评级机制,降低信用证保证金、远期承兑费用,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探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培育专业外贸人才:每年开展 2-3 次开放型经济、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培训;支持茅台学院、职校 “订单式” 培养外经贸人才;联合海关打击侵权行为,维护企业海外权益。
政策托底:1000 万专项资金护航出海
为保障措施落地,仁怀市财政局每年安排 1000 万元 “酱香白酒开拓国际市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两类企业:
展会参展补助:统一组织的境外展会,每家企业补助 1 个标准展位(9㎡)租赁费;企业自行参展的,最多补助 1 个标准展位费用;
海外宣传补助:对企业在境外的品牌推广、广告投放、营销活动等支出,按 20% 比例补助,每家企业年度最高补贴 20 万元。
若当年资金不足,审核通过的项目可使用跨年度资金。
保障机制:专班统筹,联席解困
《方案》明确成立由仁怀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班长的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各责任单位设联络员协同推进;建立重点企业联席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解决企业出口难题,并积极争取中央、省、遵义市专项资金支持,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
行业意义:为酱酒出口提供 “仁怀样本”
作为全国酱酒核心产区,仁怀贡献了全国超 70% 的酱酒产能,此次《方案》的出台,不仅针对性解决了酱酒企业 “出海” 中的 “不会做、不敢做、没渠道” 问题,更通过公共品牌建设、标准化服务,为全国酱酒产区出口提供了可借鉴的 “仁怀经验”。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方案落地,仁怀酱酒的国际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推动中国酱酒从 “品类优势” 向 “国际品牌优势” 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