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号 茅酒创始人”“1915 巴拿马金奖纪念”—— 在贵州仁怀茅台镇椿树村,某酒企仓库的陶坛上,这类与茅台攀关系的标语格外醒目。近期,记者在仁怀市及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调研发现,数十家酱酒企业打着 “华茅”“王茅”“赖茅” 后人旗号,将十余人标榜为 “茅台酒创始人”,甚至跨地域蹭热度,涉嫌虚假宣传的乱象屡见不鲜。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企业在被处以数十万元罚款后,仍继续使用违规宣传语,行业亟待更有力的监管整治。
乱象直击:“王茅创始人” 超十人,跨城蹭热度不避嫌
在 “傍茅台” 的阵营中,“王茅” 成了最热门的 “碰瓷” 对象。记者调研发现,仅仁怀及周边地区,标榜 “王茅创始人”“茅酒创始人” 的酒企就有约 20 家,被 “认领” 的创始人名字多达十余个。
在茅台镇椿树村的贵州省仁怀市王丙乾酒业,大门 “王茅流芳” 四字格外显眼,其京东店铺在售的 “王丙乾喜酒” 瓶身,直接印着 “王丙乾茅酒创始人”,还宣称 “中国茅酒鼻祖”。而 2022 年才注册的贵州省仁怀市三官楼王秉乾酒业,官网不仅称 “王秉乾是王茅创始人”,还虚构 “茅台国酒文化园为其立塑像” 的说法。
更混乱的是 “创始人” 身份的重叠与编造。贵州金窖酒业将 “王德芳” 宣传为 “王茅创始人之一”,其淘宝店产品印着 “1915 巴拿马金奖纪念”;同法人的贵州黔王酿酒有限公司,又宣称负责人王正礼是 “王茅第六代传承人”。京东上一款 “老茅帅・孙绍铨酒”,甚至直接标注 “孙绍铨茅台酒创始人之一”,出品方与生产厂家却分属两家企业。
这种乱象还蔓延到茅台镇之外。注册于贵阳市的贵州王鸣珂酒业,宣称 “传承茅台酒创始人王鸣珂家族历史”,产品包装印着 “王茅创始人”;安顺市的贵州赖仁酿酒,则称 “王承俊是王茅创始人之一”;遵义红花岗区的贵州王运端酒业,在售酒品均标 “王茅创始人王运端秘方酿制”。
除 “王茅” 外,“赖茅”“华茅” 也未能幸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仍打 “赖茅” 旗号的酒企不少于 10 家,多集中在贵阳等地;“华茅” 相关酒企虽仅两三家,却均宣称 “1915 年获巴拿马金奖”,与历史事实严重不符。
历史厘清:三大烧坊真创始人曝光,茅台持有核心商标
“所谓‘祖传老窖’‘茅台前身’,基本都是骗人的!” 仁怀酒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向记者直言。为厘清真相,记者查阅《贵州省志・酒业》《仁怀县志》及茅台酒厂志等史料,还原了 “华茅”“王茅”“赖茅” 的真实历史脉络:
华茅:清乾隆至光绪年间,贵州盐商华联辉创办 “成裕烧房”(后改名 “成义烧房”),生产 “回沙茅酒”,即 “华茅”。华联辉是公认的 “华茅” 创始人,其孙华问渠后续扩大了生产。
王茅:1879 年,仁怀 “天和盐号” 老板王泽履(号王立夫),与石荣霄(后改名王荣霄)、孙全太合资创办 “荣太和烧房”,王泽履主抓生产销售。1915 年孙全太退股后,烧房改名 “荣和烧房”,产出 “荣和茅酒”,即 “王茅”,王泽履是唯一核心创始人。
赖茅:1929 年,周秉衡开办 “衡昌酒房”;1941 年,赖永初收购后改名 “恒兴酒厂”,酒品先称 “衡昌茅台” 后改 “赖茅”,赖永初是 “赖茅” 唯一创始人。
关键史实是,1951 年至 1953 年,国家先后整合 “成义”“荣和”“恒兴” 三家烧坊,正式成立 “贵州省茅台酒厂”。早在 1980 年代,茅台酒厂就注册了 “华茅”“王茅”“赖茅” 等商标,目前这些商标仍归贵州茅台所有。这意味着,市面上任何使用 “华茅”“王茅”“赖茅” 商标销售的酱酒,均涉嫌商标侵权。
白酒专家蔡学飞进一步指出:“创始人通常是贡献最大的一两位,从家谱里翻个名字就说是创始人,完全违背历史。编故事或许能赚快钱,但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四类虚假宣传:从编人物到蹭后人,套路层层拆解
记者梳理发现,“傍茅” 虚假宣传主要分为四类,套路环环相扣,普通消费者难辨真假:
第一类:虚构人物 “认祖”部分企业编造不存在的历史人物,将其嫁接到 “华茅”“王茅”“赖茅” 家谱中,宣称 “嫡传后人创办”“传承数代”,甚至伪造 “祖传秘方”,以此包装品牌。
第二类:真实人物 “硬蹭”从创始人族谱中找一个真实存在的名字,注册为商标后,宣称其是 “茅酒创始人”,编造酿酒故事。但实际上,这些人物与酿酒行业毫无关联,仅是族谱中的普通成员。
第三类:借创始人 “无关联宣传”宣传的人物确实是 “华茅”“王茅”“赖茅” 创始人,但企业创办者与创始人无任何亲属或传承关系。这类企业要么抢注相关商标,要么找 “后人” 挂名合作,靠编造传承故事吸引消费者。
第四类:后人 “挂名不酿酒”企业创办者确系创始人后人,但早已不从事酿酒行业,却在 “酱酒热” 时靠资本进入行业,对外标榜 “茅台酒创始人后人”,甚至侵权使用相关商标,部分人因市场下行已萌生退意。
监管困局:罚后仍违规,平台成 “重灾区”
事实上,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已开展专项整治。2025 年 6 月央视曝光年份酒造假后,仁怀市启动为期半年的白酒行业专项治理,重点打击虚假宣传、假冒侵权等问题。但记者调查发现,“屡罚屡犯” 成了顽疾。
一份 2023 年的行政处罚书显示,贵州黔庄酒业因在产品上使用 “王茅创始人”“1915 金奖” 等虚假宣传语,被罚款近 145 万元,并责令召回产品。但近期记者在淘宝 “茗成酱品” 店看到,该企业生产的酒仍印着 “王秉乾王茅创始人”。
无独有偶,贵州省仁怀市王天和酒业 2022 年因标注 “茅台创始人王立安”,被罚款 44.5 万元。如今在淘宝 “贵州百年王立安” 店,其产品仍沿用该违规宣传语。
“地方看税收,平台看流量,企业违法成本太低。” 仁怀市一位退休老干部直言,部分地方职能部门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电商平台对宣传内容审核不严,导致虚假宣传泛滥,冲击守法企业。
贵州茅台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公司虽安排专人打假并采取法律手段,但 “监管层面的问题不好多谈”。来自浙江宁波的消费者陈先生则表示:“我们分不清真假,监管部门必须守住底线。”
破局建议:专家呼吁 “产销端联动打假”
如何根治 “傍茅” 乱象?白酒专家蔡学飞提出核心建议:“整治不能只盯生产端,销售端和平台端才是关键。” 他认为,大量虚假宣传通过电商平台传播,需国家层面由市场监管总局牵头,联合地方部门、电商平台建立 “快速联动机制”,及时下架违规产品、处罚涉事企业。
同时,行业协会需加强消费者教育,普及酱酒真实历史,帮助消费者识别虚假宣传。“仁怀酱酒企业应该靠品质和特色发展,而不是攀附茅台。” 蔡学飞强调,虚假故事一旦被揭穿,对品牌的伤害将是毁灭性的。
业内人士也指出,茅台酒的 “茅香” 源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工艺,是无可复制的 “国家名片”。保护茅台品牌声誉,不仅是维护一家企业的利益,更是守护酱酒行业的健康生态 —— 只有扫清虚假宣传的阴霾,才能让真正有实力的酱酒企业脱颖而出,让消费者买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