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白酒行业一则潭酒可能被转让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作为曾经的四川第二大酱酒企业,如今手握 10 亿营收和 2 万吨酱酒产能的潭酒,在行业中占据着独特地位。尽管截至目前,该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据知情人士透露,潭酒出让事宜确实正在洽谈中。若交易达成,这将成为继 2022 年华润啤酒并购金沙酒业后,白酒行业又一规模较大的并购案。

潭酒,即四川仙潭酒业集团,是川酒 “十朵小金花” 中专注酱香型白酒的企业,位于赤水河左岸的四川古蔺县,与茅台、郎酒隔河相望。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初年,曾获朱元璋御封 “贡酒”,上世纪 20 年代魏氏烧坊的 “回沙酒” 技艺更是奠定了其酱酒根基,与茅台镇、郎酒厂的烧坊技艺齐名。上世纪 90 年代,潭酒就以 2 万吨年产量位居酱酒三甲,彼时,众多如今的知名酱酒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然而,由于未能抓住 2011 年的酱酒热潮,潭酒在行业发展中逐渐成为 “隐形的酱酒大王”。
直到 2013 年,民企川喜实业董事长方久伦入主,潭酒迎来转机。方久伦推动了两次关键转型:2014 年推出 “真年份酒”,首创 “酿造年份 + 灌装年份” 双标注法,打破行业潜规则;2021 年提出 “3015 战略”,采用 “0 打款、0 压货、0 窜货” 的互联网模式重构渠道,实现了终端网点的爆发式增长,2024 年新增 12 万家,同比增长 400%。尽管如此,与同行业其他酱酒企业相比,潭酒在战略布局和业绩上仍存在较大差距。2024 年潭酒销售额突破 10 亿元,同比增长 49%,但与 2021 年提出的 “42 亿目标” 仍有较大落差,且战略定位的转变也导致品牌价值受损,经销商信心受挫。
潭酒被传 “转卖”,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因素。其一,混合所有制结构对其战略决策形成掣肘。潭酒集团大股东为四川省川喜实业集团,持股 69.2812%,二股东为泸州市古蔺县财政局,持股 30.7188%。川喜实业业务多元,而古蔺县政府期望潭酒聚焦酒业主业,双方在发展战略上存在分歧。例如 2024 年潭酒计划的 “酒旅融合” 活动,在股东层面就与 “基酒扩产” 产生了优先级争议。此外,混合所有制带来的审批流程冗长问题,在酱酒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影响了潭酒的决策效率。以 2023 年 2 万吨产能扩建计划为例,因需经古蔺县国资委审批,受财政资金调配等问题影响,计划延迟半年,使潭酒错失发展时机。
其二,酱酒行业深度调整,潭酒面临巨大压力。2024 年白酒行业库存周期延长,市场供大于求,头部酒企加大基酒自建产能,对潭酒的基酒供应模式造成冲击。同时,主流酱酒价格倒挂,潭酒主力产品紫气东来实际成交价大幅低于建议零售价,渠道利润空间被压缩至 5% 以下,严重打击了经销商积极性。
其三,潭酒的互联网化渠道改革暴露出增长质量隐患。虽然 “0 打款、0 压货” 政策使终端网点迅速扩张至 12 万家,但单店年均销售额不足 8000 元,仅为茅台终端网点效能的 0.8%,大量终端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销售业绩。此外,为实现 “48 小时全国到货”,潭酒在物流方面投入巨大,物流成本占比从 5% 飙升至 12%,严重侵蚀了利润空间。
目前,有多家企业被认为是潭酒的潜在买家。泸州老窖作为浓香巨头,一直在探索酱酒领域,此前收购武陵酒和推出 “四面酱酒” 均未达到预期效果。潭酒的产能和老酒储备,或能帮助泸州老窖在酱酒市场破局。川酒集团作为四川省国资平台,肩负整合省内白酒企业的使命,收购潭酒有助于补齐其酱酒板块短板,优化产业布局。舍得酒业推行 “老酒战略”,与潭酒的 “真年份” 标签具有互补性,两者结合可打造双 IP 概念,增强在中高端白酒市场的竞争力。沛华实业近年来在白酒领域频繁布局,若成功收购潭酒,可整合其在川黔地区的酱酒产业资源,构建全产业链,提升市场掌控力。
不过,在当前酒业调整期,受估值、发展预期以及内部关系梳理等因素影响,潭酒与潜在买家的接洽过程预计不会太短,最终结果仍有待时间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