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贵酒终审栽了!6 年 “贵酒” 之争败诉:停名赔 418 万,保壳遇坎
来源:酱酒界 发布时间: 2025-10-13 10:20阅读: 0

持续 6 年的白酒行业 “贵酒” 商标拉锯战,终于迎来终审判决。10 月 10 日,*ST 岩石(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发布诉讼公告,其与贵州贵酒集团的商标侵权纠纷一案尘埃落定 —— 上海贵酒及旗下 3 家关联公司终审败诉,需立即停止使用 “贵酒” 名称、停止侵害贵州贵酒 3 项注册商标专用权,并合计赔偿 418.85 万元。对已身陷退市风险警示、业绩连续亏损的上海贵酒而言,这场判决不仅意味着 “更名危机”,更让其本就艰难的 “保壳” 之路雪上加霜。

终审判决:不止停用语 “贵酒”,库存产品或难再售

记者梳理 * ST 岩石公告发现,此次终审判决由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不仅撤销了此前南京中院的重审判决,还对上海贵酒提出明确约束: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需即刻停用 “贵酒” 名称;上海贵酒及旗下贵州贵酿酒业、上海贵酒云电子商务等 4 家公司,需停止侵犯贵州贵酒集团第 1223571 号、第 8550010 号、第 9784875 号注册商标专用权,并共同赔偿 418.85 万元。

“这不是简单的‘改名’,而是对企业经营的全方位冲击。” 北京超成(成都)律师事务所主任冯建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上海贵酒若拒不履行更名义务,登记机关可能会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替代其名称,“更关键的是库存产品 —— 判决生效后,此前印着‘上海贵酒’字样的产品若继续销售,就属于违法,这对有一定库存积压的上海贵酒来说,无疑是额外的资产损失。”

记者实地探访北京多家酒类终端门店发现,目前已难寻上海贵酒旗下产品踪迹;线上平台虽有部分店铺在售 “天青贵酿”“君道贵酿” 等产品,但瓶身标注的 “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 字样,正处于判决禁止使用的范畴。10 月 10 日,记者多次尝试访问上海贵酒官方网站,页面均显示 “网站已关闭”,企业对外信息渠道暂处停滞状态。

回溯 6 年纠纷:从 “转型更名” 到 “多轮诉讼”

这场 “贵酒” 之争的起点,源于上海贵酒的业务转型。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贵酒前身为 1993 年上市的豪盛(福建)股份有限公司,早年主营业务从房地产跨界互联网金融,2019 年才正式转型白酒,并将公司名称变更为 “上海贵酒”,旗下产品也同步启用 “上海贵酒” 相关标识 —— 这一行为直接引发了贵州贵酒集团的商标维权。

2020 年 3 月,贵州贵酒首次向南京中院起诉上海贵酒旗下销售公司侵权,2021 年 7 月一审判决出炉后,贵州贵酒不服并上诉;2022 年 5 月,江苏高院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南京中院重审。2023 年 6 月,南京中院重审判决贵州贵酿停止侵权并赔偿 150 万元,上海贵酒等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贵州贵酒仍对结果不满,再次上诉,直至近日终审判决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海贵酒方面提及贵州贵酒的 3 项 “贵” 字商标正处于 “撤销 / 无效宣告申请审查中”,但冯建坤强调,在商标无效裁定正式生效前,这 3 项商标权仍受法律保护,“商标无效程序至少需要两年,远超过上海贵酒履行判决的期限,短期内无法改变其需停用‘贵酒’名称的事实。”

多重困境叠加:诉讼缠身、经销商流失,保壳之路迷雾重重

终审败诉只是上海贵酒当前困境的 “冰山一角”。记者查阅其 2025 年半年报发现,公司目前深陷多起诉讼:在建工程项目涉诉金额 6.6 亿元,其他诉讼金额 0.7 亿元,合计预计负债达 4263.53 万元,较上年末激增 71.64%;此外,还有 92 件劳动仲裁案件待处理,涉及拖欠工资及补偿金 1708.74 万元。

经销商体系的崩塌更让其销售渠道承压。数据显示,2024 年上海贵酒经销商数量减少 3693 家,线下销售网络大幅收缩;同期,公司实控人韩啸因涉嫌非法集资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控股股东所持 2167.4 万股(占总股本 64.80%)全部被司法冻结,投资者信心持续受挫。

业绩方面,上海贵酒已连续多年亏损:2024 年营收 2.85 亿元,同比暴跌 82.54%,净利润亏损 2.17 亿元;2025 年上半年营收进一步下滑至 2824.96 万元,同比降幅 85.22%,仍未扭亏。正因如此,公司股票自 2025 年 4 月 23 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进入 “保壳” 关键期。

在 9 月的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质疑上海贵酒 “保壳不积极”。对此,公司回应称将 “聚焦战略转型、布局线上渠道、引入战略投资者”,但截至目前,关于战略投资者的具体进展,公司仍未给出明确答复;实控人韩啸涉非法集资案虽已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但案件审理尚未有结果,进一步加剧了公司未来的不确定性。

业内人士指出,上海贵酒此次终审败诉,不仅是一次商标维权的结果,更折射出白酒企业转型中 “知识产权合规” 的重要性。对上海贵酒而言,如何快速完成名称变更、消化库存产品、化解债务危机,同时找到稳定的盈利增长点,将是其能否摆脱退市风险的关键。而这场持续 6 年的 “贵酒” 之争,也为白酒行业敲响警钟:品牌建设需扎根合规,盲目蹭热点、抢注相似名称,最终只会让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责任编辑: 冯若澜
声明:酱酒界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注酱酒界微信公众号或其他已认证的自媒体账号即可随时了解酱酒动态,洞察行情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