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芝泉
在糖酒会这个酒类行业的 “晴雨表” 上,酱酒市场的变化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从今年糖酒会的情况来看,酱酒市场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展现出诸多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曾经,酱酒市场一片火热,吸引了大量资本与企业涌入,市场鱼龙混杂。如今,行业洗牌加速,酱酒市场热度逐渐回归理性。在糖酒会主会场,酱酒参展企业数量明显减少,一些杂牌酱酒逐步退场,贴牌定制酒的热度也大不如前。据观察,锦江宾馆酒店展的参展企业相比往年大概少了两成,曾经热闹的通道如今显得有些冷清。
这种变化背后,是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在发挥作用。头部酱酒品牌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一些中小厂家,尤其是作坊式厂家,由于在品质管控、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在糖酒会现场,不少酱酒企业仍将贴牌酒、开发酒作为主要业务,但这种模式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部分酒厂销售人员在推销基酒时,产品标注混乱,对酒的工艺描述也含糊其辞,甚至存在 “看人下菜碟” 的情况,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酱酒行业的形象。
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做品牌成为酒企发展的关键。过去,“贴上茅台镇就能卖出去” 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品牌成为消费者筛选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在糖酒会上,有经销商表示,主展厅参展的多是有一定品牌沉淀的酱酒厂家,普通消费者在难以分辨坤沙酒、碎沙酒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一些区域酒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重视自有品牌的建设。例如,有的酒厂过去主要给别的酒厂供基酒,现在也开始推出自己品牌的酱酒;还有的老酒厂决定逐步砍掉过多的开发产品,专注于主线品牌的发展。
此外,百元以下价格带成为酱酒企业竞争的新战场。相关报告显示,尽管白酒整体市场呈现存量竞争态势,但酱酒市场仍属于增量市场,且 300 元以下大众消费市场预计还有 10% 左右的增长空间。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不少老牌浓香名酒纷纷布局百元以下价格带,部分酱酒区域酒厂也紧跟步伐。像贵州的平坝酒和汉熙酒,都在糖酒会上推出了平价酱酒产品,试图在这一价格带抢占市场份额。然而,低价酱酒市场也存在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一些作坊式酒厂生产的低价酱酒,酱味淡薄,甚至可能存在串沙酒、添加食用酒精的情况。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对整个酱酒行业的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从今年糖酒会观察到的这些现象来看,酱酒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度变革。对于酒企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行业洗牌加速的背景下,酒企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必须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同时,在布局百元以下价格带时,要注重产品质量把控,避免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购买酱酒时也需要更加谨慎,多关注品牌和产品质量,避免被不良商家 “套路”。